在国际拍摄合作中,模特作为项目的核心呈现者,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至关重要。这不仅是职业素养的体现,更能确保合作顺畅,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冲突。
模特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:
一、专业与工作方式
1. 沟通方式的差异:
直接 vs. 间接: 在北美、西欧(如德国、荷兰)等地,沟通非常直接,反馈会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。而在亚洲(如日本、韩国)和部分中东地区,沟通方式更为委婉含蓄。摄影师或导演可能会用暗示或通过经纪人传达建议。模特需要细心体会非语言信号,不要将委婉的批评误认为是认可。
等级观念: 在一些文化中(如日本、韩国、法国),等级制度森严。模特需要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,尊重摄影师、造型师等资深人士的权威,避免过于随意或平等的玩笑。而在澳大利亚、北美等地,团队氛围可能更轻松、平等。
2. 时间观念:
严守时间(线性时间观念): 在德国、瑞士、美国、日本等地,守时是职业精神的绝对体现,迟到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。
弹性时间观念: 在一些南欧、拉丁美洲、中东和非洲地区,时间安排可能更具弹性(俗称“弹性时间”)。但这绝不意味着模特可以迟到。作为被邀请方,模特依然必须准时到达,然后耐心等待对方的安排。始终以“守时”作为自己的第一准则。
3. 合同与谈判:
在有些市场,合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一切按条款执行(如北美、北欧)。
在另一些市场,合同可能只是一个初步框架,后续可能会有更多基于关系和情况的灵活变动(如部分亚洲、非洲地区)。但无论如何,模特自己必须清楚合同条款,并通过经纪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二、审美与身体语言
1. 肢体接触与个人空间:
接触: 在许多欧洲国家,见面贴面礼或拥抱很常见。但在亚洲(除非常亲密的朋友外),通常避免身体接触,握手是最安全的方式。模特在与团队成员互动时,应观察并遵循对方的引导,保持礼貌距离,除非对方先表示友好。
个人空间: 不同文化对舒适的个人空间距离定义不同。北欧、北美需要较大空间,而中东、拉丁美洲则可能站得更近。模特在拍摄时可能需要适应摄影师更近的指导距离。
2. 表情与姿势:
“OK”手势: 在巴西和德国等地,这个手势是粗俗的。
竖大拇指: 在中东和部分西非国家,这是一个挑衅的手势。
脚底示人: 在泰国和中东国家,脚被认为是不洁的,切勿将脚底指向他人或神圣的物品。
笑容: 在美国,微笑代表开放和友好;在东欧或部分亚洲地区,不经意的微笑可能较少,但这并不代表不友好,只是文化习惯。
3. 妆容与造型的接受度:
某些造型在一种文化中是时尚,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。例如,将宗教符号(如佛头、印度神像、 Native American 头饰)用于时尚造型,在许多地区是非常敏感且不尊重的行为。模特有权利和责任通过经纪人对可能引起文化争议的造型提出疑问。
三、宗教与社会习俗
1. 着装规范:
在访问或拍摄于中东(如迪拜)、东南亚(如印尼)等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时,在公共场合和非拍摄时间,必须穿着得体,遮盖肩膀和膝盖。即使是在拍摄时,如果涉及较暴露的服装,也应在封闭的专业场地内进行,并充分尊重当地团队的感受。
2. 饮食与禁忌:
团队聚餐是建立关系的重要环节。需提前了解当地的餐桌礼仪。
尊重不同的饮食禁忌,例如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、犹太教的洁食、印度教的素食主义等。点餐时如有不确定,应礼貌询问。
3. 宗教习俗与假期:
了解拍摄地当时是否处于重要的宗教节日(如斋月、排灯节、圣诞节等),这些时期工作时间可能会调整,人们的状态也会不同。在斋月期间,在穆斯林同事面前避免白天在公共场合饮食吸烟。
给模特的实用建议总结:
1. 提前做功课: 在出发前,主动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基本文化礼仪、宗教和社会规范。可以咨询经纪人、有经验的同行或自行搜索。
2. 保持观察与谦虚: 初到一个地方,多观察当地人如何互动、如何问候。采取“先看后做”的策略。
3. 尊重为先: 遇到不理解的行为,首先给予尊重,不要轻易评判。真诚的尊重可以化解大多数无意的冒犯。
4. 灵活与开放: 拥抱差异,将其视为学习和丰富个人经历的机会。适应能力是国际模特的顶级技能。
5. 善用你的经纪人: 经纪人是你的第一道防线和沟通桥梁。任何关于合同、待遇、造型或沟通上的疑虑,都应首先与经纪人沟通,由他们去进行专业交涉。
总之,在国际合作中,专业能力是基础,而文化智商(Cultural Intelligence) 则是让你脱颖而出、备受尊重、并赢得长期合作的关键软实力。